人类冠状病毒229E(Human Coronavirus 229E, HCoV-229E)是已知的七种人类冠状病毒之一,通常引起轻度呼吸道感染,但在免疫缺陷人群或老年患者中可能导致严重肺炎。为研究其致病机制、药物筛选及疫苗开发,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至关重要。近年来,通过基因修饰或病毒适应性传代,HCoV-229E感染小鼠肺炎模型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旨在系统介绍该模型的构建方法、检测范围、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仪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HCoV-229E天然宿主为人类,其感染依赖于细胞表面的氨基肽酶N(APN)受体。由于小鼠APN受体与人类存在差异,直接感染野生型小鼠效率较低。目前主要通过两种策略建立模型:(1)使用转基因小鼠(如hAPN-KI小鼠),使其表达人类APN受体;(2)通过适应性传代筛选出能够感染普通小鼠的病毒变异株。感染途径通常为鼻内接种,模拟自然感染过程,感染后3-5天可观察到肺部炎症及病毒复制峰值。
该模型的检测范围涵盖病毒学、病理学及免疫学多个层面,主要包括:
HCoV-229E感染小鼠肺炎模型为研究冠状病毒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工具。通过综合病毒学、病理学及免疫学检测,可全面评估病毒感染动态、宿主反应及药物疗效。未来研究需进一步优化模型构建效率,并开发高灵敏度检测技术,以推动抗病毒药物与疫苗的临床转化。